首页

umhom3

时间:2025-05-25 12:03:18 作者:2025北京直播电商购物节启幕 打造沉浸式消费体验 浏览量:99449

  中新网楚雄10月24日电 (黄兴鸿)“这是我耗时7年多手绣的《清明上河图》,长21米,宽0.8米。”24日,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的普玉珍介绍,作为一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传承人,她会传承好彝族服饰制作技艺,带领乡亲们一起发展,共同致富。

  1957年,普玉珍出生于武定县。该县地处云南省中北部、金沙江畔,是出滇入川的重要通道。

图为普玉珍绣制的《清明上河图》。黄兴鸿 摄

  “彝族服饰制作有上千年历史,是彝族女孩的‘必修课’,我3岁起就跟奶奶学习制作技艺,后来又不断拜师。”普玉珍介绍,彝族服饰包括衣服、鞋子、鞋垫等,制作很讲究,单刺绣技法就逾180种,她能熟练掌握其中的挑布绣、火把针绣、堆绣等150余种技法。

  为增加收入,1989年,种地为生的普玉珍开了彝族服饰小工坊。1990年,她偶然看到了描绘千年前北宋都城热闹场景的《清明上河图》,于是花2600元钱买了一块长布,着手绣《清明上河图》。

图为普玉珍绣制的《清明上河图》中一景。黄兴鸿 摄

  普玉珍介绍,绣《清明上河图》的麻线是她自己纺的,纺线颜色也是她找多种植物花卉制作原料染的,颜色多达20余种;刺绣主要使用斜纹针绣、打根绣、十字绣3种技法。耗时7年多完成的作品,针法细腻,色彩丰富。“曾有一名外国人出价160万购买,但我没卖,我希望这幅作品留在国内。”普玉珍介绍,近年来,她也制作了许多巨型作品,其中最为畅销的是《百福图》。

  2014年,彝族服饰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;2018年,普玉珍成为该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。

图为普玉珍(右)与邻居制作彝族服饰。黄兴鸿 摄

  “依靠彝绣产品,我家生活越过越好。”普玉珍说,许多人慕名前来找她拜师,全国多地也邀请她去教授彝族服饰制作技艺。

  “在武定,我的徒弟超过2000人,其中一半多和我长期合作,她们将制作好的服饰交给我来销售。”据普玉珍介绍,她的彝族服饰供不应求,价格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,主要销往全国各地,部分销往国外。(完)

【编辑:胡寒笑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福建永春陶瓷博物馆开馆 展示中国目前已知最早原始青瓷窑址

通单中转模式相比于换单中转模式更为简便、迅捷,提升了中转货物的运输通关效率,有利于灵活运用南宁机场国内、国际航线网络,提高航线利用率,可有效增强枢纽功能和辐射能力。

江苏省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刘习东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

香港8月18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18日发表网志称,创科产业的加速发展,与培育和吸引人才相辅相成,都有利于为香港增添经济动能,也是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方向。

游客在上海迪士尼乐园收获属于自己的冬日奇趣

2019年习近平主席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以及2018年奥利总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期间,双方承诺将研究就戈西、甘达基和卡纳利三条南北经济走廊开展合作的可能性。双方同意加快有关项目建设。

新疆墨玉:雪后拉里昆国家湿地公园美轮美奂

习近平在湖北考察调研

宋辰人物背景尽管尚未展开,但有限的出场已经令其身上的故事点刷出了十足存在感,手套下的手、牙、跛脚,不审问先动刑,无不令人对此人物充满好奇,期待这一角色的完全登场,其传奇感带给剧集新的惊喜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